穩定幣深度解析:三大類型與風險評估

最近穩定幣很火紅,所以得到很多關注。從2019年開始,曾經幾個幣圈的OG開讀書會,就研讀過穩定幣,大致分為三種:一是法幣擔保穩定幣,二是去中心化擔保穩定幣、三是算法穩定幣。

一、法幣擔保穩定幣

法幣擔保穩定幣也就是現在大家關注的穩定幣,每一個穩定幣的背後有等值一美元的擔保品。這類穩定幣是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類型,代表項目包括 USDT、USDC 等。它們的運作模式相對簡單:發行方會將等值的美元或其他法定貨幣資產(如美國國債)存放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作為每一枚穩定幣的擔保。

這類穩定幣的優點是價格穩定性高,容易理解,且有實際資產作為支撐。但缺點也很明顯,它們依賴中心化的發行機構,需要信任該機構確實持有相應的擔保品,且必須接受監管機構的審查。

二、去中心化擔保穩定幣

第二種是去中心化擔保穩定幣,最有名的就是 Dai,現在改名為 USDS,是透過 DeFi 放入擔保品,鑄造出來的穩定幣。優點是去中心化,缺點是必須要超額擔保。

這種穩定幣的機制是用戶在去中心化協議中存入加密貨幣(如 ETH)作為抵押品,然後可以鑄造出相應的穩定幣。由於加密貨幣價格波動較大,為了確保系統的安全性,通常需要超額抵押,例如存入價值150美元的 ETH 才能鑄造出100美元的穩定幣。

去中心化擔保穩定幣的優勢在於透明度高,所有交易和抵押品都記錄在區塊鏈上,任何人都可以驗證。同時,它不依賴單一中心化機構,更符合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精神。但超額抵押的要求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這是它的主要限制。

三、算法穩定幣

第三種算法穩定幣,最老牌的應該是 AmpleForth 穩定幣,它透過調整量去控制價格。意思是價格變成兩倍時,量就增加一倍;價格變成一半時,量就減少一半。所以它是特殊規格的代幣,剛看一下 AMPL 價格還在1.1左右,目前看起來沒有歸零。

後來最有名的就是 UST 事件,這個穩定幣的擔保機制是用另一個代幣 Luna 來達成,但這兩個代幣都是在同一生態下,相關性非常高。當黑天鵝事件來的時候,無法發揮套利穩定的機制,所以最後就進入死亡螺旋,就歸零了。

UST 的崩潰給加密貨幣市場帶來了深刻的教訓。它證明了純算法穩定幣在極端市場條件下的脆弱性,尤其是當穩定機制依賴於同一生態系統內的其他代幣時,風險會被進一步放大。這個事件也促使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者重新審視算法穩定幣的設計和風險。

四、USDE 穩定幣案例分析

昨天 USDE 穩定幣的脫鉤事件,首先 USDE 是半中心化足額擔保的穩定幣,透過期現套利賺取超額利潤。並不是說完全沒有風險,但這個代幣的風險不是發生在沒有擔保品上。

風險可能是資金費率變負的,但目前長期來說資金費率大多是正的,少數情況才是負的。而資金費率帶來的風險,造成歸零的可能感覺還是低的。整體來說還是一個高明設計的穩定幣。

USDE 的創新之處在於它結合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優勢,通過期現套利策略為持有者創造收益,同時維持足額擔保來確保穩定性。這種設計在保持一定程度去中心化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好的資金使用效率。雖然存在資金費率風險,但相較於純算法穩定幣,其風險已經大幅降低。

總結

穩定幣的發展經歷了從法幣擔保到去中心化擔保,再到算法穩定幣的演進過程。每種類型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風險:

投資者在選擇穩定幣時,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使用場景來選擇。對於追求安全性的用戶,法幣擔保穩定幣可能是最佳選擇;而對於重視去中心化的用戶,去中心化擔保穩定幣提供了更好的選擇。至於算法穩定幣,雖然概念創新,但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仍然存在較大風險,需要謹慎對待。

隨著監管框架的完善和技術的進步,穩定幣市場將繼續演進。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創新的穩定幣設計,結合不同類型的優勢,為用戶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選擇。

相關連結

Binance交易所註冊連結, Max交易所註冊連結, Bitfinex交易所註冊連結

相關標籤

穩定幣 USDT USDC Dai USDS 算法穩定幣 DeFi 區塊鏈 加密貨幣

相關文章

區塊鏈Web3簡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區塊鏈、加密貨幣、Web3等名詞,但對於這方面的認識並不多。本文介紹Web3的基本概念,包括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去中心化金融等,希望能夠幫助讀者在各自專長領域中拓展新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

AI與大數據在量化交易 & 去中心化金融應用

曾思遠在台大「人工智慧與商業應用」課程中分享 FinTech 發展趨勢,探討 AI 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包括量化交易、風險控管、區塊鏈等技術的整合運用。

查看詳情 →

Web3 職涯發展與機會探討

曾思遠在「跨界創業之旅」講座中分享個人從教育科技到金融科技的創業歷程,探討如何整合線上學習、量化交易與區塊鏈技術,打造創新的商業模式,並分析 Web3 生態系統中的創業機會。

活動回顧 →
←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