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遠講師

金融科技創新者 | AI研究專家 | 連續創業家

區塊鏈Web3簡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區塊鏈、加密貨幣、Web3等名詞,但對於這方面的認識並不多,在這篇文章中,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個基本的概念,期許能夠在每個人專長領域中能夠拓展一些新的可能。

什麼是Web3?

Web3其實是Web3.0的縮寫,那什麼是Web1.0, Web2.0呢?有一個簡潔的定義,Web1.0就是Read,在Web1.0的時代,我們就是上網「看」資訊,可能是看公司的網頁,或是看個人網頁,就是單純的看也就是讀(Read)資訊;在Web2.0的時代是Read, Write,當我們瀏覽社群網站,除了可以看朋友的發文、照片之外,我們也能夠留言、按讚、分享等動作,所以除了讀,我們也能夠寫(Write)資訊,比單純讀取資訊,多了一些可能,而在Web3.0的時代,我們除了讀、寫之外,還能夠擁有(Own)資訊,因為Web3的時代是透過加密貨幣錢包使用區塊鏈網路,所有的相關動作,都與錢包綁定一起,因此使用者是真的能夠擁這些資訊的。

區塊鏈 Blockchain、錢包 Wallet

Web3提到了錢包 (Wallet)、區塊鏈 (Blockchain),那到底什麼是區塊鏈呢?區塊鏈,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一個區塊鏈結在一起,每個區塊(Block)裡面存放的是交易紀錄 (Transaction),因此叫做Blockchain,大家也可以將區塊鏈理解為一個去中心化的電腦,因此電腦能夠做的事情,區塊鏈也都能夠完成,只是在執行的流程有些不同,傳統的電腦如果是本機電腦,所有的算力、記憶體、硬碟等,都是一部在面前的機器,透過電源的驅動,就能夠達到各種計算,日常的文書處理、影像處理等,如果是一部遠端或是分散式的電腦,就是把相關的運算與儲存資源,放在遠端,我們透過網路存取,遠端計算之後,再回傳到終端。而區塊鏈這個去中心化電腦,一樣有儲存、運算等資源,運算機制則是透過礦工 (節點)來計算,那儲存的機制,就是存在區塊鏈上,每個人需要請區塊鏈協助某些任務,例如轉帳、代幣交換、執行程式等,就是透過錢包 (Wallet)連接上區塊鏈網路,支付費用 (Gas fee),接著礦工打包交易,最後把結果寫在區塊鏈上。當然實際在區塊鏈的運作還有更多的細節,包含共識機制 (PoS, PoW等),安全性等。

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當我們認識透過錢包 (Wallet)連結區塊鏈網路 (Blockchain),支付手續費 (Gas fee),可以驅動礦工執行使用者需要的計算服務 (Transaction)。接著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區塊鏈,區塊鏈根據defillama上面數據,截至2025/3/5為止,Total Value Locked (TVL)在10M上的區塊鏈,大約是100條左右,也就是區塊鏈不只一條,每條鏈有不同的特徵,不同的共識機制、不同的技術架構等,而每一條鏈上,都有一個原生代幣 (Native token),例如比特幣區塊鏈上,有比特幣 (Bitcoin),以太鏈上有以太幣(Ethereum),這些原生代幣就是使用者支付交易手續費的代幣。

有了區塊鏈,衍生了加密貨幣,這也是大家常常聽到的比特幣、以太幣等,每個加密貨幣有不同的通證經濟 (Tokenomics),例如比特幣總量有2100萬個,每次的挖礦區塊獎勵,從一開始50個比特幣,四年減半一次 (2012, 2016, 2020, 2024),現在已經到3.125個比特幣,所以現在每個礦工成功的完成區塊之後,會得到3.125個比特幣。

區塊鏈生態 Ecosystem

接著介紹一下所謂的區塊鏈生態 (Ecosystem),各位可以想像一下,每個不同的區塊鏈,可以類比成國家,每個區塊鏈上都有原生代幣,就如同每個國家有自己發行的法幣,而每個區塊鏈上的各種服務 (Dex, Lending, Derivatives等),可以類比成為每個國家裡面有不同的企業,有金融、傳統產業、高科技等等,區塊鏈生態就是在區塊鏈上的各種不同的服務,每個人在區塊鏈上除了轉帳之外,還可以使用不同的服務,例如代幣交換 (Dex),質押借貸 (Lending)等,而每個區塊鏈上的服務都可以發行自己的代幣(Token),類似每個企業發行自身公司的股票,另外在區塊鏈生態上有個很重要的指標,就做總鎖倉價值 (Total Value Locked),因為每個區塊鏈上的服務,都會有人質押代幣在上面,總鎖倉加值可以理解為,有多少價值的資產在一個服務上,或是在一條鏈上,因此越多的TVL,可以視為相對多人使用的一個區塊鏈。

交易所 Exchange

介紹了加密貨幣之後,接著就是介紹交易所,交易所有中心化交易所(Cex)與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心化交易所類似傳統金融的銀行,使用者將資金,存到銀行的時候,其實錢是在銀行手上,只是記在使用者帳戶裡面,中心化交易所也是如此,中心化交易所收取的是加密貨幣,其實也是將加密貨幣的所有權轉給了交易所,因此之前有人會提到,加密貨幣是去中心化的,怎麼還會被中心化交易所倒帳影響呢?因為你已經交所有權交給了中心化的機構,自然會有中心化的風險;去中心化交易所是運行在區塊鏈上,因此是透過錢包來使用去中心化的交易,在這個交易的過程,並沒有中間人的干預,自然沒有中心化風險,是直接透過區塊鏈技術完成交換,因此可以做到免准入 (permissionless),不會有人審核你的交換,也不會被禁止。

總結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如果要深入研究,其實包含的範圍很廣,同時也很深入,許多世界上頂尖聰明的人也都在這裡,當然也許多投機的人也在,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每個人對區塊鏈有基本的認識,每個人可以選擇相信或是不相信區塊鏈的未來,但花點時間認識相信是值得的。

相關連結

Binance交易所註冊連結, Max交易所註冊連結, Bitfinex交易所註冊連結

相關標籤

區塊鏈 Web3 去中心化 DeFi NFT DAO 元宇宙

相關文章

AI與大數據在量化交易 & 去中心化金融應用

曾思遠在台大「人工智慧與商業應用」課程中分享 FinTech 發展趨勢,探討 AI 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包括量化交易、風險控管、區塊鏈等技術的整合運用。

查看詳情 →

Web3 職涯發展與機會探討

曾思遠在「跨界創業之旅」講座中分享個人從教育科技到金融科技的創業歷程,探討如何整合線上學習、量化交易與區塊鏈技術,打造創新的商業模式,並分析 Web3 生態系統中的創業機會。

活動回顧 →
←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