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電源 → POST → BIOS → IO.SYS →
MSDOS.SYS→ SHELL
程序
載入 載入 載入 程式
由於病毒必須取得磁碟讀寫的控制權(這樣才能達成感染的目的),因此開機型病毒本身會存在於開機磁區(Boot
Area) ,以便在載入OS時會先OS載入以取得絕對控制權。因此感染(中毒)後開機的程序變成了下面這樣:
開電源 → POST → BIOS → IO.SYS →
MSDOS.SYS → SHELL
程序 載入 ↑ 載入
載入 程式
↑
↑
※病毒載入※
我們看到了病毒在 DOS載入前載入,這樣便可以利用讀寫磁片的機會(如dir
指令)進行感染。而硬式磁碟的感染,就是比軟碟多了一項硬碟分割表的檢查程序,而開機型病毒便可藏身於開機磁區或是硬碟分割表中,多了一種可能。
而一般的開機型病毒應可以分為兩種:
一. 傳統開機型病毒:
純粹的開機型病毒多利用軟碟開機時侵入電腦系統,然後再伺機感染其他的軟碟或硬碟,例如:STONED
3 ( 米開朗基羅)、DISK KILLER、HEAD ELEVEN。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防毒、掃毒程式均可預防此類病毒,一般電腦用戶對於此類病毒最好的預防方式,即是避免使用外來軟碟開機。
以1990年以後出品的AMI BIOS而言,就已經提供了設定由硬碟開機的功能,足可令電腦用戶避開此類病毒的侵擾。使用者於電腦開機時,壓<DEL>或<ESC>
鍵即進入BIOS的設定,其中選擇 <ADVANCED BIOS SETUP> 將游標移至<SYSTEM
BOOT UP SEQUENCE>選項,設定<C:A:>,即完成了由硬碟開機的設定。
二. 隱形開機型病毒:
此類病毒的開山始祖,首推(C)BRAIN,凡是為此病毒感染之系統,再行檢查開機區(PARTITION
TABLE & BOOT SECTOR), 得到的將是正常的磁區資料,就好像沒有中毒一般,此型病毒較不易為一般掃毒軟體所查覺,而防毒軟體對於未知的此型病毒,必須具有辨認磁區資料真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