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Kun-Mao Chao
To: ACB
Sent: Tue, 11 Sep 2007 01:29:19 +0800
Subject: Fw: 效飛分享的文章

嗨!各位 ACB 夥伴:

轉寄的是效飛寄來的一篇文章,我看了心有戚戚焉,也迫不及待想與大家分享。

效飛,謝謝你!

坤茂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效飛
To: Kun-Mao Chao
Sent: Mon, 10 Sep 2007 23:07:59 +0800
Subject: The article

Hi 老師

底下是今天中午提到 George Polya 所寫的 How to solve it 這本書中的一篇文章,

這是一本同時寫給學生和老師的書,所以有些話是給學生的,有些是給老師的。

看完當代優秀數學家的文章,再看看上個世紀的優秀數學家的文章,

對比一下,其實也蠻有趣的。

效飛



決心、希望與成功

若把解題想成只是單純的"智力活動",其實是一種錯誤。決心與情緒,也扮演著很 重要的角色。對一般課堂上例行性的作業或習題,也許不需要太大的決心與毅力。然而, 如果想解答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沒有相當的意志力,是絕對經不起長期的辛勞,以及不 斷的挫折。

決心常在希望與絕望、滿意與失望之間擺盪。當我們知道距離解答已經不遠時,持續 工作的決心並不難維持;困難的地方是,當我們感覺解答還遙遙無期時,持續工作的熱情 或決心,就比較難維持了。當我們計畫終於實現的時候,感覺令人雀躍。然而,當我們原 本滿懷著信心去做一件事,卻忽然發現行不通的時候,感覺實在令人沮喪,希望能成事的 決心也會開始動搖。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也許代表著一份堅強的意志,或尊貴清高的人格特質,然而,這並不適合用來描述科學 家;因為,每一個研究工作的起源,都有一份期待,而且在過程中,需要不斷有一些小成 就,才能讓工作得以繼續下去。

在科學研究的工作中,針對可能的前景,把決心作有智慧的分配,往往是必需的。對 一個問題感興趣時,決定動手去研究;覺得這是個有意義的問題時,自然會認真以對;覺 得這是個大有可為的問題時,更要積極投入,期待把答案找出來。

設定了目標後,必須毫不鬆懈地努力到最後,然而,也大可不對自己太嚴格,給自己 找額外的麻煩。也就是說,不要輕忽了解答或研究過程中的小進展,相反地,要去追求這 些小成就: 如果一時無法解決眼前這個問題,試著先從其他相關的問題開始。

當學生犯了愚蠢的錯誤,或是進度極端緩慢的時候,通常都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已 經完全失去了解題的動機,甚至不願意好好地來了解問題。所以,若老師有心要幫助學 生,那麼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重新點燃學生的好奇心,讓他重拾解題的意願。老師也應 該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下定決心,並沉靜下來,重新投入解題的工作。

教學生解題,其實是一種意志力的教育。特別是當求解的問題有個難度時,學生必須 學會忍耐挫折,欣賞過程中的小成就,等待關鍵想法的出現,並在時機成熟時,放手一 搏,全力以赴。假設學生在學校裡,完全沒有從解題的經驗中,體會過這種種的情緒波 動,那麼我們可以說,他所受的數學教育很失敗。
------- End of Forwarded Mes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