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5/12 中國時報浮世繪版  數位世界說法 專欄

 

數位化的生命樂章

 

 趙坤茂
 

一百多年前,遺傳學首創者孟德爾神父以栽培的豌豆,進行異種交配實驗,得到一個結論:他的植物繼承了來自父母雙方各一的遺傳性成份。這遺傳性的成份,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基因,而因為孟德爾,我們了解到遺傳基因是數位的,也就是說,各種基因是不會混雜在一起,它們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很神奇的是,單一的基因也是數位的!怎麼說呢?DNA(去氧核糖核酸)已被證明是遺傳的基本物質,它是由四種鹼基(縮寫成AGCT)組合而成的長鍊分子,而基因的訊息,就是由這些沿著DNA不同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來傳遞。換句話說,基因的訊息,是由一種使用AGCT四個字母的語言所寫成的。所謂基因,就是指那些儲存蛋白質製造模具的DNA片段。

 

以我們人類為例,每個細胞有二十三對染色體,它們其實就是由捲得很緊密的DNA所構成。有趣的是,若將我們一個細胞內的DNA拉直之後,大約有兩公尺長。若將一個人所有的DNA拉直連接起來,它的長度可以由地球延伸到太陽,然後再返回地球,這樣的長度也可以從地球來回月亮八千次!不可思議吧!更令人驚嘆的是,光是一個小小細胞單套染色體的DNA,就已包含了三十億個鹼基對,我們能解讀這份建構生命奧秘的藍圖嗎?

 

號稱生命科學領域登月計畫的「人類基因組解讀計畫」,目標就是要解讀出這部三十億個字符所寫成的生命之書,並找出其中所包含的八萬到十二萬個基因(後來發現人類只有約三萬個基因)。這計畫從1990年開始執行,由美國能源部及國家衛生研究院主導,十幾個國家的實驗室共同參與,我國由榮總和陽明大學組成的榮陽團隊,也很榮幸地參與了這項歷史任務,整個精確解讀計畫本來預計在2005年完成,但現在已很樂觀地認為可在2003年提前完成。

 

另一方面,私人公司Celera成立不過兩年,已造成一陣旋風,它以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果蠅的生命之書(約一億六千五百萬個字符)解讀出來了,這結果發表在今年三月的「科學」期刊,共有來自八個國家,兩百多位的作者。今年四月六日,它已將人類生命之書的所有小片段都決定好了,預計花六個星期來組合成這部三十億個字符所寫成的生命之書初稿。可惜這份初稿暫不對外公開,只讓一些簽訂合約的機構取用。

 

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體,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有字天書,你我也不例外。現在的生物科技,正處於如同哥倫布找尋新大陸的探險時代,在下個世紀起的幾十年內,將帶領我們逐步探索每一部數位化的生命樂章。這樣的旅程,勢必充滿了刺激、突破、爭議及風險,沒有人確切知道我們究竟會航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