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聯合報民意論壇

殘酷雲端世界 要便捷?要隱私?  [原標題為 手機洩露行蹤  你我都是楚門]

【趙坤茂/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2011.04.22 02:22 am

      iPhone手機驚爆內建作業系統隱藏了一個追蹤檔案,可追查使用者從去年六月迄今的行蹤。科技侵犯個人隱私的事件,再添一樁。

      使用手機記錄個人行蹤,是登山朋友們很喜愛的一項功能。在網路上,我們常看到山友們公布自己在山林縱走所留下的軌跡圖,除了有地理位置變化外,還有行程高度起伏表,其鉅細靡遺之程度,總讓人嘆為觀止。不過這是使用者主動以軟體記錄的資料,而現在竟然有研究者發現,新的iPhone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記錄了使用者的行蹤,置個人敏感的隱私於度外,萬一手機中毒 、送修或遺失, 使用者的行蹤可能就會公諸於世,這也難怪用戶聞訊一片譁然。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為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卻也讓個人隱私受到莫大衝擊。

      幾年前,有人從一份公開的「關鍵字資料庫」中挖掘出不少關聯訊息,例如某人可能得了某病等。想想看,如果你每天在搜尋引擎所打的關鍵字都被公開的話,是否會走漏一些個人隱私呢?Google的前執行長就曾說過類似「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話語,因為搜尋引擎公司雖然不會公布所有關鍵字的軌跡,但它們還是會將這些歷史資料儲存一段時間,以備後續安全調查等用途,而儲存這些資料的地方是否固若金湯,只有天知道。

      利用資訊工具而不慎透露隱私的場景,可說是無處不在,不勝枚舉。

      在咖啡廳無線上網時,你的操作過程,可能被鄰座監控著,也可能被路過的街景車隔空攔截;在社交網路出沒時,你的個人資料,或者是你的實體行蹤,可能都被網友一覽無遺;在電腦網路收發電子郵件、即時訊息、視訊通話等,可能在連線時被外來者竊取,也可能在內部被管理者所盜看。這些隱私資訊,萬一被有心人不當利用,其後果可真不堪設想。

      活在雲端世界的我們,要有「每一位都是公眾人物」的心理準備,當你「公而忘私」時,就只好接受「至公無私」的殘酷現實。

      看著自己的骨董手機,我很慶幸自己的古板,意外地讓自己保留了更多的隱私。但我必須承認,它仍可錄音、錄影及收發簡訊,不像張榮發先生設計的「道德手機」那麼有道德。

      網路上流傳著一則笑話:怎樣叫醒老對鬧鐘文風不動的賴床伴侶呢?只消在他的耳邊輕聲細語地說:「我正在看你的簡訊!」相信十之八九的伴侶都會驚醒。

      讓我們努力學習歐陽修「事無不可對人言」的道德修養,或許這樣就能做那十之一二可以繼續安睡的好伴侶,而這可能也是當前手機愈來愈不安全時,每位使用者必要的基本修養。

【2011/04/2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