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6日 聯合報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海空相連的島嶼通路

趙坤茂

趁六月下旬空檔,與家人同遊馬祖列島中的南竿、北竿和大坵。碉堡坑道、螺山蚌山、芹壁石城、星砂藍淚、馬祖媽祖…,北疆之旅真令人流連忘返。

這次選擇的交通工具是今年四月才啟航的高速客輪,從台北港出發,只要三小時即可抵達南竿。行進間如同海上飛船,在前艙「搖滾區」還可感受到客輪忽上忽下往前挺進的震撼。

從台灣北部到馬祖的運輸方式,除了高速客輪外,還有從台北松山到南北竿的客機,大約只要五十分鐘,但南北竿機場依山傍海,常常因濃霧影響班機起降;另外也有較為平穩的客貨郵輪,從基隆港出發到南竿和東引,航行時間大約十小時。這些方式與早期AP快速運輸軍艦相比,已是相當輕鬆舒適。

台灣本島與馬祖的網路通訊主要靠海底電纜,台馬第一海纜已於去年除役,現行運作的是台馬第二和第三海纜,而規劃增建的台馬第四海纜,預計二○二五年完工。此外,還有備援的地面微波系統及衛星通訊系統。不過,目前衛星通訊僅納入高度約三萬六千公里的同步衛星,收發訊息的延遲性較高。因此,較低延遲的低軌衛星,在近日開放執照申請後,勢必成為離島、海上和山區通訊相當重要的支柱。

在南竿的第一高峰雲台山望向大海,可看到多艘中國抽砂船與拖網漁船。抽砂作業造成海床下的電纜裸露於外,難怪斷纜事件時有所聞,近幾年就達數十起。例如今年五月中旬,台馬第二海纜就因船隻下錨而斷纜,再加上台馬第三海纜尚未修復,使得馬祖對外的行動網路及電話通訊中斷數日,必須啟用台北竹子山到東引二重山的無線微波傳輸應急,才勉強支撐台馬之間的網路通訊。

從北竿前往大坵的途中,船老大說海上浮現的鏽蝕橋墩是四年前動工的大坵橋,完工時間遙遙無期。這讓人想到連接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十年前動工,迄今仍未完工,曾被譏諷為「選舉時浮出來,選後又沉下去」的「選舉浮橋」。今年是選舉年,近日又看到新聞大幅報導金門大橋「七月完成吊裝,九月完工,十月中旬通車」,希望這次政府不再食言了。想想看,對岸興建的港珠澳大橋,全長五十五公里,動工不到九年即完工通車,我們能不汗顏嗎?

別忘了台灣也是汪洋中的一座島,馬祖面積大約是台灣面積的萬分之八點二,而台灣面積大約是全球土地面積的萬分之二點五,大家應以同理心看待離島需求。但願台澎金馬未來能彼此共榮,隨著科技進展而更加暢通無阻。

【2022/7/6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