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資訊系教書

籌設資訊工程學系

1974年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 EECS 系主任陳樹柏教授*, 應聘到台大電機擔任客座教授。他在系務會議上建議, 由於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日趨重要,更改系名為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經系務會議決議, 向學校申請更改系名。卻由於系名過長, 在校務會議上未能取得共識。 當時閻振興校長裁定,既然 computer science 那麼重要, 就由電機系籌設。當時電機系馬志欽主任,請郭德盛教授(時任計算機組召集人)籌備。隔年郭教授接系主任, 由我接手籌備。接籌備資訊系工作之前,覺得自己沒有行政經驗,不敢冒然負起這種重責,承張煌教授鼓勵,才改變心意。

起初新系名稱採用計算機科學系, 也曾改用計算機工程學系。雖然 computer science 一詞在學術界早已被使用,但在幾次校務會議上, 都是對使用機器名做為系名有所批評,聲稱只有機械系,沒有汽車系。只有航空系,沒有飛機系。後來接受劉兆寧教授(時任中研院資訊科學所 籌備處研究員)建議,使用資訊工程學系為系名。當年對「資訊」一詞還很陌生,在校務會議上批評意見還是很多。後來魏火燿教務長發言支持, 說大家用久了就習慣。最後通過報部申請設系。終於在1977年獲教育部批準設立。

*2001年7月月拜訪陳樹柏教授,他擔任國際科技大學校長。承他百忙之中,抽空接見。談起當年情況,相談甚歡。他曾提起,中國改革開放後, 鄧小平曾當面同意他在中國設立美國式大學,採自由學風。所有系所主管都巳聘妥,卻臨時喊停。他對此事是耿耿在懷的,對主管們非常抱歉。 辭別時承他簽名贈送他的 "東方之夢集" 。國際科技大學著重博士班,有些教授是從各名校退休的。

資訊工程學系設立初期

1977年設系之初,由於資源太少,向工學院請求分配空間及資源,虞兆中院長認為資訊系是由電機系的計算機組改設, 要我直接和電機系郭德盛主任接洽。承郭主任幫忙,在電機系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還借給資訊系在工程館(現在的土木系館)二樓208室做為辨公室, 並且讓改聘到資訊系的同仁得以暫時使用在電機系的研究室。

第一年只有我和許清琦教授(當時為講師)由電機系改聘到資訊系。當時很多系務都由許清琦幫忙處理,例如實驗室的管理, 學生的輔導,以及設備的採購,都十分盡心盡力。那時計算機中心使用卡片輸入,相當不方便。我請他採購十幾部終端機,作為學生線上輸入之用。 後來計算機中心也改用線上輸入。1978年升教授,繼續為新系奔走盡力。

DSC_0063.jpg
1974年(?)我和許清琦在實驗室留影。
img/cs_book.jpg

那時資訊系購買了一部八位元的Z-80微電腦系統,含有一台印表機, 一台終端機。1978年5、6月間,放在系辦公室的暗房內,供學生實習用。 資訊系大一有門必修課「計算機概論」由我擔任。 課本採用 Alexandra I Forsythe, Thomas Keenan, Elliott Organick, Warren Sternberg 合著 Computer science: A first course. 我翻譯成"計算機科學概論"上下兩冊,1978年3月由田野出版社印行。 我指導一位大二同學,使用Z-80微電腦的 BASIC 語言開發一套模擬程式, 模擬教科書中的虛擬計算機 SAMOS,供學生練習機器語言的程式設計。

早期聘用新進師資不易,留學生回國服務意願不高。校方又規定新獲博士的,需任講師一年,再改聘副教授,聘用新進師資更不容易。 承電機系郭主任幫忙,答應同意其他電機系計算機組同仁,吳建平、于惠中、陳秋發,江德曜等教授陸續合聘到資訊系來。 也曾與中研院資訊所籌備處負責人竇祖烈院士商定:研究員合聘到資訊系。後來由於受到報紙批評:中研院獨厚台大, 又誤以為合聘可領雙薪(事實上台大只發鐘點費),造成校方困擾,也就中斷了。接著陸讀聘用新進教授,空間頓成大問題, 承台大慶齡工業中心馬志欽主任幫忙,借了幾間房間做為研究室和實驗室。

當時首要之務是爭取經費,蓋系館和擴充設備。原先工學院規畫資訊系和計算機中心共用館舍,向學校爭取到經費。 有了預算,卻一直找不到校方同意的地點,只好等待學校購買預定用地,差幾天預算就來不及在會計年度內使用。 還好總務長焦國模教授同意幫忙,口頭向教育部報備後,即行核準招標。假如要等到公文批準,鐵定來不及,預算未執行就得繳回國庫。 館舍的設計、招標、營造都是中心吳建平主任一手辨理。資訊館終於在1982年8月落成,全系師生有了家。

為了採購電腦,爭取預算也不容易。當年翁通楹院長一直很支持,為了確保編列的預算不被刪除,從學校總務處、會計室、 一路盯到教育部高教司,甚至去找次長陳履安陳情。 之前1975年台灣技術學院(台科大前身)陳履安校長,曾請我去兼課,在電子系兼了二年工程數學的課。
1980年9月請假一年,系務請于惠中教授代理。代理期間于教授繼續積極爭取到經費,採購PRIME-750 電腦系統。 1981年7月回台大資訊系。隔年3月借用機械系志鴻館的空間,安裝好 PRIME-750 電腦系統,供全系師生使用。

鼎談會
1977-8年間,官方計劃成立資訊工業策進會(簡稱資策會) 。為了化解民間有與民爭利的疑慮,由經濟日報出面, 邀請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台灣Univac公司總經理和我三人舉行鼎談會。彼此溝通並化解誤會。

擔任海關顧問
在這段期間,海關總稅務司署為了作業電腦化,聘我當顧問,為期一年。安排電腦訓練專班,讓相關員工到台大上課。 專班是以電機系電腦講習班的課程為主,依需求加以調整,並加入資料處理課程。

內容可定址(Content Addressable)磁泡記憶體的論文發表
雖然系務繁忙,仍繼續與張煦教授保持聯繫。 有一天他來信吩咐我把 Bubble Array Logic 題材整理整理。主要的題材和思緒還在,就躲在研究圖書館(現為圖書資訊系館)一個下午,撰就"Associative-Search Bubble Devices for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 and Array Logic"一文,和張煦教授聯名在 IEEE Trans. on Computers 學術雜誌發表。張教授治學嚴謹,對於著作一改再改,一絲不苟,我的博士論文就改了十幾遍。這篇卻只字未改,全文照登。

合辦微處理機研討會事宜

當年台韓還未斷交,研討會是屬於雙方經濟合作會議項目之一,每年輪流承辦。1978年9月國科會召集各校相關教授, 討論籌辦微處理機研討會事宜。那時我沒有出席,遂被推派承辦。由於時間緊迫,國科會安排我隨經濟部代表團,列名顧問,持公務護照, 到漢城參加經濟合作會議。10月15日啟程,扺達漢城巳是入夜。行李一放下,就得出門參加晚宴。 晚宴在華克山莊(Walker Hill),一邊用餐,一邊欣賞韓國民俗舞蹈。

16日上午職官級會議,下午分組會議。分經濟合作、貿易合作、和科技合作三組。貿易組是重點,我是在科技組,國科會張明哲副主委主持。 代表團留一部車子給我使用。

17日拜訪 KAIS(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由Prof. Park 安排接待,他是參加研討會人員之一。 KAIS 只收碩士生和博士生,培育高級科技人才。教授薪水比照美國待遇。當時才成立二年多,就感到空間不夠。他們的困難也在於聘不到教授。 18日上午由景博士接我去通信研究所,接洽參加研討會名單。下午去參觀KIST(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類似工研院的研發機構)。

19日開部長級會議,開會只是十幾分鐘,雙方部長簡短致詞,接著介紹雙方人員後就散會。 張光世部長是前一天下午很晚才到的。20日參觀龜尾工業區和大德的科學城。21日就打道回台。 詳細情形見經濟合作會議紀實

1980年6月到日本考察電子資訊產業,為期一個月

這次考察是當時兼任資策會顧問的楊維楨教授推動和安排。同行大多為國立大學教授,除了我記得還有交大的蔡中川、台科大的蔡新民,都不懂日語, 楊教授當團長又得兼翻譯。由南到北,參訪日本的幾家電子公司如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NEC和 東芝(Toshiba)等,以及大學、專校、職校、補校等。走過的有東京、京都、名古屋、仙台等地。尤其周末到仙台附近的松島遊玩, 海面上遍佈松樹小島,至今還記憶猶新。

DSC_0082.jpg DSC_0093.jpg
1980年6月日本考察電子資訊產業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