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2日 聯合報民意論壇

回響》一流,關鍵不在燒錢

趙坤茂/台大資工系教授(台北市)


拜讀十一日民意論壇李家同教授「五年五百億能打造一流大學?」一文,深有同感,以特別預算來打造一流大學是行不通的。不要說五年五百億,就算是五年五千億,我相信還是會功敗垂成的。

我認為國內大學之所以不能世界頂尖,最關鍵的問題不在錢,而在人、在制度、在風氣。

在一流大學裡,大師當然不可少,但也不一定每一位教授都得是大師。先別說大師,光是普通教授的基本功,我們就差得遠呢!一流大學的教授群中,應該有很大比例的人是滿腹經綸,全心致力於學術研究,我們教授符合這個基本標準嗎? 平心而論,我們的老師們普遍不夠用功,不少人成天在外拉關係包計畫,能真正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的時間少之又少,把研究實驗室運作得像工廠,學生像工人,做研究就像在生產線做產品一樣,而指導教授當然就活像一位廠長。以生產論文的角度而言,我們做得很不錯,但我們還有多少餘力精進自己的境界呢?

在研究上,質遠比量重要多了,「質」很難評估,「量」一翻兩瞪眼,因此現在五年五百億以被引用指數來看質,以SCI論文數來看量,這些量化的指標會把我們帶向一流嗎?聽說有些「頂尖大學」將有一些新的獎勵措施,其中有一項就是每篇SCI論文都有獎賞,以期能達到五年後SCI論文倍增的目標。天啊!這是一流大學該有的目標嗎?我相信為了五年後能在報紙交差,一定還會看到不少光怪陸離的口號及宣示。

這幾年卓越計畫耗資上百億,內行人都知道執行效果不彰,只不過形成更多的學閥。其實類似的學術燒錢行動太多了,例如我們的衛星計畫,常常在報紙宣傳,好像很多國家都需要這衛星的資料,天曉得,我們連發射衛星都做不到,花錢當冤大頭還自鳴得意。

面對大型計畫案,學術界私底下曾有人說,「如果你不用這些錢,政府還是會浪費在其他地方」,「提計畫是一回事,事後的計畫成果審查又是另一回事」,「等結案時,中華民國還存不存在都是問題」等諸如此類的話,叫人氣結。

現在民生這麼苦,納稅人的錢不應隨便蹧蹋。既然政府已執意進行這項僅有少數人看好的五百億大工程,大家只好勉力為之,務必摸著良心好好珍惜這份民脂民膏。我想五年後,亂花「五年五百億」預算的教授們都應辭職,以謝國人。

【2005/10/1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