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5/19 中國時報浮世繪版  數位世界說法 專欄

 

「數位計算機」漫談

趙坤茂

電腦一詞乃是一般大眾對計算機(computer)的俗稱,計算機顧名思義是用來協助人們計算的工具。算盤是目前為止,我們所知道最早的輔助計算工具,早在五千年前,它就出現在亞洲了。它不僅可以算十進位數,也可算十六進位數,只是算盤珠子,不撥不動,還稱不上是自動化的計算工具。

雖然,計算機有一些不同的類型,但如今這名詞所代表的,通常是指自動化的數位計算機,主要是以數位化資料的處理及運算為主。

想想看,我們一般人這輩子會做多少次的數字計算呢?以每天一百次來算,即始我們和彭祖一樣長壽,活了八百歲,總共大約也“只”算了三千萬次,利用現在數位科技界所開發出的微處理機,不用一秒就能完成我們一輩子生活上遭遇的所有數字運算,真是太神勇了,不是嗎?

什麼是微處理機(Microprocessor)呢?它有時又被稱為中央處理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晶片(chip),可說是數位計算機的大腦,控制著數位資料的處理及運算。它包含了控制單元和算術邏輯單元,控制單元協調整個計算機各單元的運作;而算術邏輯單元則執行加減乘除及邏輯上的運算。

今日獨霸一方的Intel Pentium®就是一種微處理器,它從486(Intel 80486的簡稱)演變而來,聰明的讀者一定猜得到486是由286386逐步改進而來的,完全正確!那為什麼當初Pentium®不稱為586呢?有個說法是Pent-這字根本來就是“五”的意思;另一個取笑的說法是Pentium®剛推出時,曾出過運算的紕漏,使得486+100得到585.9996的結果,故無法以586命名!Intel總裁葛洛夫(Andy Grove)也因為卓越的遠見,而榮膺時代雜誌1997年「年度風雲人物」(該期雜誌封面還將葛洛夫切割成一片片的chip呢!),可見微處理器已對我們生活產生了多大的衝擊。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威盛電子公司已備妥低價電腦相關晶片市場的技術,也祝福它能在未來的微處理機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微處理器方面,我們講求的是它的速度及一次所能處理的基本位元數,現在的微處理器每秒鐘已能進行上億次的基本運算,而每次所處理的基本位元數通常為32位元或64位元等,平常我們也會用這個基本位元數來稱呼它所關聯的電腦(32位元電腦)。要注意的是,微處理器的進展一日千里,當我們用它來形容人時要很小心喔。如果十年前,您說某人的頭腦像486,那是莫大的恭維,會把人捧上天,因為這代表他很先進及靈敏;但如果今天您說某人的頭腦像486,那可是莫大的侮辱,肯定會被海扁一番,因為現在486的抽象涵意已成為過時與魯鈍。

在數位計算機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元件,那就是記憶體,它用來儲存數位資料以及運算後的結果。記憶體有很多不同的型式,有的電一關就什麼都不見了,例如被稱為主記憶體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Random-Access Memory),通常就是這一類型;有的在沒有電源情況下還可保有儲存的數位資訊,例如磁碟片。它們的容量、速度與價錢也有差異,大致上容量大的,速度會比較慢,但價錢也比較便宜。

微處理器,加上記憶體,再配合一些輸出入設備,就構成了各式各樣不同功能的數位計算機。雖然我前面提到,我們一生所做的數字運算次數也許不過數千萬次,但可別小看自己的大腦喔!有人曾做過這麼一個估計,人腦一秒鐘約可處理一千萬億個動作,而記憶容量則約十兆個位元組,至少在短期內,我們還不會輸給任一部世上最厲害的數位計算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