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內容新世紀」2006年第三季季刊

 

全球資訊網的新世代:Web 2.0

 

趙坤茂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法國現代派詩人波特萊爾曾說:「都市中的人群有如一座龐大的蓄電池。」這句一百多年前的名言,如果套用在當今的全球資訊網上,也仍言之成理。隨著全球資訊網的用戶日增,蓄積的能量愈來愈大,除了硬體和軟體外,也已孕育出高能量的資訊體(infoware)Web 2.0這名詞於焉誕生。

Web 2.0發展至今只不過短短幾年,但在Google已可找到一千多萬筆相關網頁,從2.0這符號看起來,它像是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升級版,但實際上與其說它是一種版本,倒毋寧說它是一種概念、一種技術層次與一種運作模式。

那麼,Web 2.0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呢?Web 2.0概念的創始人Tim OReilly說:「就像很多重要概念一樣,Web 2.0並沒有明確的界線,而是有一些核心要素。」在策略上,有別於往日作業系統為主要平台,Web 2.0Web為主要平台,其核心門檻能力有:(1) 以提供服務為主,而非販售套裝軟體,且具經濟有效的擴充性;(2) 控制唯一且很難複製的資料來源,而且愈多人使用,內容愈豐富;(3) 讓使用者成為共同發展者;(4) 駕馭眾人智能;(5) 長鞭及於Web的各個角落;(6) 超越單一設備的軟體;(7) 容易上手的使用者介面、軟體開發模式及商業模式。這七核心門檻能力,如果能在某項有卓越的表現,會比七項都有一點點更具Web 2.0特色。

簡言之,Web 2.0是一種「使用者直接參與」的資訊網模式,這種集合眾智的運作方式,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本文舉幾個Web 2.0的例子讓讀者稍稍體會其力道及願景。

第一個例子是Jimmy Wales創建的網路百科全書,稱為「維基百科」 (Wikipediahttp://wikipedia.org/,可從該網頁選擇合適的語言)維基百科有幾個特點:第一是完全免費;第二是利用網路族的共聚力來編修;第三是開放引用,天下為公。這部由使用者一起編寫及審查的百科全書,其成長速度遠遠超過由專家編修的大英百科全書;令人驚訝的是,英國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2005年底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維基百科的正確性與大英百科全書相比,竟然一點也不遜色。這真是駕馭眾人智能的一種好模式。

第二例子是flickr (http://www.flickr.com/),它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個人照片儲存及分享網站,在那裡,使用者可賦予每張照片一個或多個標記(tag),有別於傳統的分類目錄(taxonomy),這標記是使用者自訂(folksonomy),瀏覽者可藉由這標記搜尋到與這標記相關的所有照片,例如「beach(海灘)是常被使用的標記,如果你有照片與海灘相關,你儲存時可在這照片加上「beach」這標記,爾後若有人搜尋「beach」標記相關的照片時,它就會被歸進來。由於使用方便,廣受網路族的熱情簇擁,flickr的照片資料庫因此非常多元化,可說是「愈多人使用時,它的內容就愈豐富」。

第三例子是Google AdSense,它讓使用者在自己網頁上張貼Google轉過來的廣告,根據某種公式來計算酬勞。在數位廣告上,它的始祖是DoubleClick,這家公司雖將軟體轉型成一種服務,但它的商業模式要求正式的銷售合約,使其合作對象侷限於數千個較大規模的網站,然而,在資訊網是沒有中心點的,各個邊陲地帶的使用者,乃是構成資訊網的大宗,Google AdSense的策略採取讓每網站很輕易地就可成為張貼廣告的地方,於是成長快速,非常成功。

還有很多具Web 2.0味道的例子,如: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部落格(blog)Napster等,在此不一介紹了。從2004年起,有個專業的國際會議就稱為Web 2.0,每年舉辦一次,今年已是第三屆,它探討Web 2.0的最新趨勢,非常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