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 聯合報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民以食為天,機器人呢?

趙坤茂

六月中旬舉辦的「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採用五項展覽聯合展出的模式,包括食品展、包裝工業展、食品加工機械展、飯店暨餐飲設備用品展、生技製藥設備展等,為疫後食品產業復甦注入一劑強心針。

本次展覽盛況空前,參展廠商約一千五百家,共計使用了四千多個攤位。寶島向以美食聞名於世,現場形形色色的試吃讓人驚豔,炒麵、餃子、肉圓、蘿蔔糕、麵線、麻辣燙、麻糬、方塊酥、冬瓜檸檬、椰奶、果醋、高山茶店家分享美食毫不手軟,而參觀民眾吃人也不嘴軟,可謂你情我願,賓主盡歡。

隨著數位科技的進展,食品產業鏈的智慧裝置愈來愈靈活,在許多場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市面上常見的自動化設施包羅萬象,如蒸烤烘焙爐、包餡成型機、智能切片機、填充封口包裝機、智慧點餐系統、迴轉台送餐車、機器人服務生等,想得到的都看得到,而想不到的有時竟然也實現了。

為了減少人力資源,速食業者已逐步採用自助點餐系統。近三年疫情期間,為了降低人員接觸風險,智慧點餐機器更是遍地開花。透過觸控式螢幕的簡易操作,或者手機掃描條碼後點餐,早已成為許多消費者的日常。智能點餐提供了便捷靈活的餐品點選視窗,並能接受電子支付,結帳後再將發票自動存到載具。消費者以一機理萬機,還能隨時查看餐點進度、記錄常用餐點、選擇電子優惠券及線上儲值。

這年頭到餐廳用餐,從點餐、出餐到結帳,有時免不了要和機器人打交道。早期的機器人服務生只幫忙收餐盤,現在還能協助送餐,甚至到餐廳外巡航攬客。用餐時,我們已逐漸習慣喃喃自語的機器人服務生,像幽靈般一樣從身旁定速滑過。它們的造型多采多姿,既酷又萌,相當討喜。配送餐點時,一次可同步載運多層托盤,並具備避震及防撞的基本功能。此外,它們已建構餐廳地圖,可根據任務需求自動規劃最佳行進路線。餐廳服務評量的三要素:速度、溫度和態度,機器人服務生有朝一日必能達標。

其實,食品與機械設備的關聯相當深遠,這可從家家戶戶各式各樣的廚房家電略見一斑。個人對食品與機器連結的最初印象,來自於小時候購買吐司時,總會請店家使用神奇的土司切片機將整條土司切成一片片,回家後再以烤麵包機烘烤出香酥焦熱的美味土司。印象深刻的還有當年機器饅頭剛上市時,曾經在小鎮風靡一時,而現在又回歸到講究手作的養生饅頭。

參觀途中一路試吃,大啖小食之際,不禁要問:民以食為天,機器人以什麼為天呢?機器人縱然有十八般武藝滿足人類的味蕾,但自己卻無福享受美食,這輩子恐怕都要以電為天呀!

【2023/7/5 聯合報】